早期康复(术后1 - 2周)
• 伤口护理与疼痛管理:保持伤口清洁干燥,按照医嘱定期换药,避免感染。如果疼痛明显,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痛药物。同时,可采用冷敷的方式缓解疼痛和肿胀,一般每次冷敷15 - 20分钟,每天3 - 4次。
• 体位管理:术后需卧床休息,一般采取仰卧位,可在腰部下方垫薄毛巾卷,维持腰椎生理前凸。翻身时要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,轴向翻身,避免扭曲腰部,可由护理人员或家属协助完成。
• 下肢活动:为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,要尽早开始下肢的活动。可进行踝泵运动,即用力缓慢地向上勾脚尖,使脚尖朝向自己,保持5 - 10秒,然后向下绷脚尖,保持同样时间,反复进行,每组10 - 20次,每天3 - 4组。还可以进行直腿抬高运动,患者平躺在床上,双腿伸直,缓慢抬起一侧下肢,与床面呈30° - 60°角,保持3 - 5秒后缓慢放下,双腿交替进行,每次做10 - 15次,每天3 - 4次。
中期康复(术后2 - 6周)
• 腰背肌锻炼:
• 五点支撑法:仰卧位双膝屈曲,以双足、双肘和头部当支点,抬起骨盆,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,坚持10 - 15秒,然后缓慢放下,每组10 - 20次,每天3 - 4组。
• 三点支撑法:在五点支撑法的基础上,待腰部力量稍强后,双臂放于胸前,仅以双足和头部为支点进行练习,锻炼方法和次数同五点支撑法。
• 床边坐立及站立训练:在佩戴腰部支具的情况下,逐渐从卧位过渡到床边坐立。开始时坐立时间不宜过长,可从几分钟逐渐增加,注意保持脊柱挺直。当患者适应坐立后,可尝试在辅助下站立,站立时间也应循序渐进,感觉疲劳时要及时躺下休息。
后期康复(术后6周 - 3个月)
• 增加活动强度:继续加强腰背肌锻炼,可进行小飞燕训练,俯卧位,双臂放于身体两侧,双腿伸直,然后将头、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,离开床面,形似飞燕,每次保持3 - 5秒,每组10 - 20次,每天3 - 4组。同时,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和时间,可在室内行走,之后过渡到室外平坦道路行走。
• 姿势调整与日常生活活动训练:在行走、站立、坐立时都要保持良好的姿势,避免弯腰驼背。训练患者正确的弯腰拾物姿势,即先下蹲,然后挺直腰部拾取物品。上下楼梯时要一步一步缓慢进行,上楼梯时健肢先上,下楼时患肢先下。
长期康复(3个月后)
• 功能巩固与预防复发:持续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,如游泳、太极拳等,这些运动对腰部的压力较小,有助于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和脊柱的稳定性。同时,注意避免长时间弯腰、久坐、搬重物等不良姿势和行为,防止腰椎再次受损。定期复查,根据医生建议调整康复计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