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理治疗
• 运动疗法:包括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。在偏瘫早期,患者肢体无力,可由治疗师或家属帮助进行被动运动,如屈伸关节,活动幅度由小到大,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。随着患者恢复,逐渐增加主动运动,像进行简单的抬手、抬腿、坐起、站立等训练,提高肌肉力量和肢体控制能力。还可以借助器械,如平衡板训练平衡能力,使用跑步机锻炼行走能力。
• 物理因子治疗:利用电、光、声、磁等物理因子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肌肉功能。例如,通过功能性电刺激使肌肉收缩,预防肌肉萎缩,刺激神经功能恢复;超声波治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、减轻疼痛和炎症;热敷可缓解肌肉紧张。
作业治疗
• 侧重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。比如训练患者自己穿衣、洗漱、进食等,会根据患者的功能状况对穿衣方法、餐具使用等进行调整和训练。还包括一些手工操作训练,如拼图、捏橡皮泥等,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,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。
言语治疗
• 对于伴有言语障碍的偏瘫患者,言语治疗师会进行针对性训练。如果是构音障碍,会通过练习发音、口型模仿等方法改善;若是语言理解或表达障碍,会进行语言理解训练(如根据指令做出动作)和表达训练(如描述图片内容)。
康复工程
• 根据患者的情况定制辅助器具。例如,为行走困难的患者配备合适的拐杖、轮椅;对于手部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,可以制作支具来辅助手部完成一些基本动作,帮助患者更好地生活和进行康复训练。
心理治疗
• 偏瘫患者往往因身体功能的改变而产生心理问题,如焦虑、抑郁、自卑等。心理治疗师通过心理疏导、认知行为疗法等,帮助患者调整心态,增强康复的信心,积极配合康复治疗。
传统康复治疗
• 中医针灸推拿:针刺特定穴位,如上肢的曲池、手三里,下肢的足三里、阳陵泉等,可起到疏通经络、调和气血的作用,促进肢体功能恢复。推拿按摩可缓解肌肉痉挛,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放松肌肉,手法包括揉、按、滚、拿等。
• 中药内服外用:中医根据辨证论治,使用一些活血化瘀、通络的中药方剂。外用中药熏蒸等方法也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缓解疼痛